新闻中心
“我们是真投入、大投入,相当于在用一个贝特瑞养着另一个贝特瑞。”贝特瑞董事长贺雪琴说,公司每年用于研发的费用占营业收入的5%左右。正是重视科研与长期投入,才托起了贝特瑞大客户发展战略。仅仅用10年时间,贝特瑞不仅打破了日本企业在锂电负极材料上的垄断,更实现了从零到全球**的跨越。
▌深耕负极材料技术赢得大客户
2000年设立的贝特瑞是上市公司中国宝安旗下企业。十几年来,贝特瑞深耕锂电负极材料细分市场,一方面发力下游深加工领域,一方面全面布局产业链,盈利能力在行业内处较高水平。
2009年之前,日本企业垄断锂电负极材料市场,中国虽然拥有全球*好的生产负极材料的天然石墨资源,但受技术所限,长期以来只能以低廉的价格出口鳞片石墨,然后再花上数倍的价格从日韩等国进口石墨负极材料。贝特瑞率先转型,从出口原材料变身为出口精加工材料。数据显示,贝特瑞占据了全球锂电负极材料市场约30%的份额,多年蝉联全球负极材料之王。
为什么贝特瑞能成为细分领域的全球冠军?贺雪琴告诉记者,贝特瑞采用大客户战略,注重与国内外大客户形成共同开发、定制化生产的格局。目前,包括三星、LG、松下、SONY、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都已成为公司客户。
要想搭上国际名企的发展翅膀,技术重要性不言而喻。据曾担任研究院**任院长的公司执行总经理黄友元回忆:“2007年,我接受贝特瑞邀请,规划贝特瑞的研发平台,提出要把原有的研发团队扩展成研究院,但这需要投入将近亿元 ,而当时的贝特瑞销售额才刚刚过亿元。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没有材料企业敢这样做,但贝特瑞敢。我花了两三年时间来规划研究院。没有这个研究院,国外的企业根本不会给你机会。”
目前贝特瑞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是**技术中心,拥有研发人员223人,其中博士16人、海归留学人员6人,是新能源材料领域全球规模*大的研究院之一。公司还在不断吸收国内外**人才,预计2020年研发人员将达500人。
在深耕负极材料领域的同时,贝特瑞还在负极材料上游深度布局。公司旗下鸡西贝特瑞和长源矿业主要涉及天然石墨产业链;天津贝特瑞、山西贝特瑞共同构成人造石墨产业链。由于布局了从上游到成品、从天然石墨到人工石墨的负极材料全产业链,公司毛利率一直在行业内处于较高水平,2016年达到35.6%。
▌加快扩产硅碳负极新材料
2015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给中国另一家负极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带来了大肆扩张的机会。贝特瑞总经理岳敏告诉记者,公司是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大供应商,以前主要市场在海外,而前述那家上市公司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大供应商,市场主要在国内。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启动后,那家上市公司加快发展,其与贝特瑞的差距在迅速缩小。
不过,贝特瑞手握“撒手锏”——硅碳负极。
工信部等四部委曾印发了《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要大于300Wh/kg的目标。研究机构高工锂电认为,要实现上述目标,负极材料必须采用硅基材料。
目前,除松下率先实现硅碳动力电池产业化以外,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比亚迪、宁德时代、天津力神、万向A123、国轩高科等都展开了对硅碳负极材料的研发和试生产。
岳敏介绍,贝特瑞是全球*早将硅基负极材料量产的企业之一。公司硅碳负极几年前就已经批量供货,产品出口日、韩等市场。
▌晋升为正极材料新贵
我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提出,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汽车总销量的20%以上;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将占汽车总销量40%以上。
新能源汽车巨大的市场空间,给了企业投资的信心。为了满足大客户对正极材料的需求,*近几年贝特瑞开始涉足正极行业。公司正极材料产品主要是面向动力电池需求的磷酸铁锂和高镍三元材料,其中高镍三元材料主要面向高端市场,有望成为下一个利润贡献点。
短短几年,贝特瑞已经成为正极材料新贵。数据显示,2016年磷酸铁锂市场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比亚迪、安达科技和贝特瑞。根据鑫椤资讯的数据,2017年,国内磷酸铁锂生产量为7.44万吨,贝特瑞市占率排名**。
贝特瑞打造的正极材料循环产业链也独具特色。
公司并没有向当前利润丰厚的上游钴、锂矿开采加工领域延伸,而是立足循环经济,通过布局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和资源再利用环节,生产高端正极材料NCA(高镍三元材料),不仅绿色环保,而且有效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应用后动力电池的回收处理难题。(新能源商务网)
阅读 70